从宝宝出生开始,就要锻炼咀嚼能力——哪怕宝宝此时还没牙齿。宝宝出牙的个体性差异较大,有的宝宝4个月就出牙,有的要到12个月,甚至1.5岁,其实,2岁前出牙都是正常的。
宝宝从没有牙齿就要开始锻炼。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寻觅乳头及吸吮的本能,一旦吸入母奶之后,宝宝就会进行吞咽奶水的反射动作,而且随着月龄的增加,吞咽能力会越来越协调且进步。咀嚼能力的完成,是需要舌头、口腔、牙齿、脸部肌肉、嘴唇等配合,才能顺利将口腔里的食物磨碎或咬碎,进而吃下肚子。如果家长没有积极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,并忽略提供各个阶段不同的副食品,等宝宝过了1岁之后,家长就会发现宝宝因为没有良好的咀嚼能力,而无法咀嚼较粗或较硬的食物,有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。
6个月以上
宝宝六个月开始,就可以给他一些质地坚硬的磨牙棒,有的家长会奇怪:磨牙棒为啥硬的让大人都咬不动?试想,如果是容易咬得动的磨牙棒,宝宝咬下饼干的碎屑,很容易因为无法吞咽而造成噎住、呛咳甚至窒息,所以宝宝用自己的牙床去咬磨牙棒,即锻炼了牙床、缓解了出牙不适,又不会把磨牙棒咬碎造成伤害,磨牙棒慢慢融化在口腔内的好滋味,也让宝宝感受到愉悦。
8~10个月
如果宝宝已经出了几颗小牙齿,家长们可以开始尝试给他们做更稠、硬一些的辅食了。在喂食的过程中,还可以让宝宝看自己的嘴唇模拟“咀嚼”的动作,让宝宝跟着学。还可以给宝宝制作一些煮熟、蒸烂的条状食物,例如胡萝卜条、紫薯条,让宝宝一边锻炼咀嚼能力,一边练习手的精细动作。
10个月以上
宝宝的辅食逐步向成人食物过渡,可以视宝宝的出牙情况喂给他易嚼的食物,例如无骨的鱼肉、白饭、小片青菜叶切碎……让宝宝学着用门牙咬断食物,再用后牙或者后牙床进行细致咀嚼,然后吞咽。